汉语别史 中国新文学的语言问题 增订本
作者:郜元宝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信念的纠葛,包括母语的陷落、同一与差异、“工具”与“本体”、音本位与字本位、百年未完的命运之争等内容,下篇为:文体的试验,包括“胡适之体”与“鲁迅风”、“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语言论述等内容。
目录
目录: 新版自序 旧版自序:“研究语言”和“经历语言” 上编 信念的纠葛 一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 二 母语的陷落 三 “同一”与“差异” 四 “工具”与“本体” 中编 文体的试验 一 “胡适之体”和“鲁迅风” 二 “二周”文章 三 鲁迅与当代中国的语言问题 四 周作人的语言论述 五 1942 年的汉语 六 方言、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从上海话说起 七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 八 “次殖民地”·“文字游戏国” 九 千古一哭有素芳 十 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祺的抗议 十一 汪曾祺写沪语 十二 声音、文字及当代汉语写作 十三 李锐:“自己说话”及其限度十四 孙甘露:酿造语言的烈酒 十五 韩少功:超越修辞学 十六 王蒙文体之一:戏弄与谋杀 十七 王蒙文体之二:说话的精神 十八 离开诗——关于诗篇、诗人、传统和语言的一次讲演 十九 中国作家的“外语”和“母语” 二十 指尖上的汉语 下编 余论 一 文学是借助文字来发挥语言奥妙的艺术 二 什么是好的汉语 三 为什么粗糙? 四 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 五 道术必为天下裂,语言尚待弥缝者 新版自序: 本书曾经作为陈思和先生主编的“20 世纪文学史理论创新探索丛书” 之一,于 2010 年 9 月由澳门
教育出版社推出版,至今已逾七载。 此次重版,有所调整。增加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一 文冠于“上编”(也是全书)之首。删去“上编”末的《百年未完的命运 之争》,以避免内容的重复。 “下编”改为“中编”,并新添《“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素芳之哭及其他》《汪曾祺写沪语》三篇。 原属“中编”的《为什么粗糙?》《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移至“下 编 余论”。“余论”部分增加了新写的三篇:《文学是借助文字来发挥语言奥 妙的艺术》《什么是好的汉语》《道术必为天下裂,语言尚待弥缝者》。总计 删一篇,添七篇,保留原来的序跋,并订正了原版几处错字。 这三十篇文章早写于 1992 年,迟写于 2017 年,跨越二十五个春 秋。倘若用现代作家常见的感伤口气来说,就是弹指一挥,整整四分之一世 纪过去了,而我在“现代汉语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互动关系”题目下的“研究 成果”,除开札记随笔集《时文琐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剩下的 全在这里了,也可发一叹。 过去四五年间,围绕相关话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浙江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召开过四次,国内外同行的新说新见更 不断涌现,探索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是我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时能够想到的。之 所以还敢拿出这些半新半旧、粗疏空洞的文章,绝非自谓可以“预流”,只 是觉得今后也许不会再集中精力做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裒集散落的文字公诸 同好,一则歇了过去的辛苦,二则也想以此献于继续前行者,给他们鼓鼓劲。 是为序。 2017 年 10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