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
作者:邹军
出版时间: 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传统医学科学,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教育部有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这两个专业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知识,这是本教材的编写目的。
目 前在体育院校使用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主要有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或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中医学概论》等,教材或为纯基础理论介绍、或偏于常见内外科疾病的诊治,主要适合将来从事医药工作的医科院校学生学习了解中医学基础知识。这些教材较缺乏中医运动医学相关内容,如中医体质学说在体育运动中运用、常见伤科病症的治疗、常见运动性疾病的治疗、中医运动医学学科发展概况等。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对象是竞技运动员或养生康复人群,因此有必要将有关中医运动医学内容完善到这两个专业学习的中医学基础教材中。
本教材第一章 到第六章 主要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与常用方药,其中有关中医体质学说在体育运动中运用、伤科病症与运动性疾病的常用方药等有关运动医学内容在相关章 节 中作了介绍。第七章 到第九章 是临床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伤科病症、运动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法。第十章 介绍中医运动医学学科的现状。据此,本教材根据理论联系临床的原则,在充分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中医运动医学内容。
本教材除适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外,也适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或为竞技体育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学习一些中医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医药在运动医学的运用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观
第三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医学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三、五行的基本特性
四、事物五行属性归类
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阴阳与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第一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二节 藏象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府
第三节 体质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二、体质的分类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四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和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四、其他
第二节 发病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发病类型
第三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第四节 中医学的防治原则
一、预防原则
二、治疗原则
第五章 中医诊断方法
第一节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原理与原则
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儿指纹
五、望舌
第三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四节 问诊
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二、问诊的内容
三、问现在症状
第五节 切诊
一、切诊概述
二、正常脉象
三、病理脉象
第六节 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第六章 中医治疗手段
第一节 中药学
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三、中药的炮制
四、药性理论
五、中药的配伍
六、用药禁忌
七、中药的剂量
八、中药的用法
九、解表药
十、清热药
十一、泻下药
十二、祛风湿药
十三、化湿药
十四、利水渗湿药
十五、温里药
十六、理气药
十七、消食药
十八、止血药
十九、活血化瘀药
二十、止咳平喘药
二十一、安神药
二十二、平肝熄风药
二十三、补虚药
二十四、收涩药
第二节 方剂学
一、方剂学发展简史
二、方剂与治法
三、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四、剂型
五、方剂的服法
六、解表剂
七、泻下剂
八、和解剂
九、清热剂
十、温里剂
十一、补益剂
十二、安神剂
十三、理气剂
十四、理血剂
十五、治风剂
十六、治燥剂
十七、祛湿剂
十八、祛痰剂
十九、消食剂
二十、祛暑剂
附运动创伤、运动性疾病方剂
第七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概要
二、风火燥湿寒辨证
三、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四、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第二节 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一、感冒
二、咳嗽
三、中风
四、胃痛
五、便秘
六、头痛
七、腰痛
八、消渴
九、肥胖病
第八章 常见伤科病症的治疗
第一节 肩部
一、肩部扭挫伤
二、肩峰下滑囊炎
三、肩关节脱位
第二节 肘部
一、肘关节扭挫伤
二、肱骨外上髁炎
三、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四、肘关节脱位
第三节 腕部
一、腕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
二、腱鞘囊肿
三、腕舟骨骨折
第四节 膝关节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二、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三、髌骨软化症
四、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五、髌骨脱位
第五节 踝及足部
一、踝关节扭挫伤
二、跟腱损伤
三、跟痛症
四、跖跗关节脱位
第六节 颈部
一、落枕
二、颈椎病
第七节 腰部
一、腰部扭挫伤
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三、梨状肌综合征
第九章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过度训练
第二节 过度紧张
第三节 运动性心律失常
第四节 运动性低血糖症
第五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
第六节 运动性高血压
第七节 运动性血尿
第八节 运动性月经失调
第九节 运动员停训综合征
第十节 运动性晕厥
第十一节 运动性腹痛
第十二节 肌肉痉挛
第十三节 赛前应激调理
第十章 中医运动医学学科现状概述
第一节 中医运动医学的学科特性
一、中医药学科群的构建已日臻完善
二、中医运动医学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种
三、中医运动医学的人才资源、教学和科研储备都已有了相当规模
四、中医运动医学和西医运动医学有较明确的分界线
五、中医运动医学的概念及其特色
六、结语
第二节 中医运动医学的教学、临床、科研现状与分析
一、中医运动医学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二、中医运动医学的临床现状与分析
三、中医运动医学的科研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