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

欢迎访问太阳城官网 ,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太阳城官网 |

木质活性碳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林剑 编著 2016年版

收藏
  • 大小:76.08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木质活性碳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作者:林剑 编著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木质活性碳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共分8章内容,第1章主要归纳了现有生物质基活性碳纤维在制备、微观结构和吸附性能方面的研究,并对木质基活性碳纤维的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2章介绍了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的物理活化方法制备木质基活性碳纤维,及其性能和微观结构;第3章介绍了采用氢氧化钾和磷酸氢钠两种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方法制备木质基活性碳纤维,并对其各自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第4章主要讨论在预氧化处理过程中不同处理工艺对木质基活性碳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其孔结构形成的机理;第5章进一步讨论了碳化与活化过程中木质基活性碳纤维的元素、微晶结构和孔结构的变化;第6章介绍了木质基活性碳纤维对碘、铜离子和亚甲基蓝等液相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并分析其吸附机理;第7章介绍了木质基活性碳纤维在超电容性能方面的特性,并讨论了其影响机制;第8章主要阐述了载银木质基活性碳纤维的微观结构、银颗粒填充机制和抗菌性能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基活性碳纤维
1.2.1 制备工艺
1.2.2 表观形态
1.2.3 孔隙结构
1.2.4 晶体结构
1.2.5 表面化学结构
1.2.6 吸附性能
1.3 木质基活性碳纤维
第2章 物理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碳纤维
2.1 引言
2.2 水蒸气活化法活性碳纤维的制备
2.3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烧蚀率
2.4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表面形貌
2.5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2.6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
2.6.1 活化温度的影响
2.6.2 活化时间的影响
2.6.3 水蒸气流量的影响
2.7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孔结构
2.7.1 活化温度的影响
2.7.2 活化时间的影响
2.7.3 水蒸气流量的影响
2.7.4 分段活化工艺的影响
2.8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
2.8.1 活化温度的影响
2.8.2 活化时间的影响
2.8.3 水蒸气流量的影响
2.9 小结
第3章 化学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碳纤维
3.1 引言
3.2 氢氧化钾活化法
3.2.1 活性碳纤维的制备
3.2.2 表观形貌
3.2.3 孔隙结构
3.2.4 晶体结构
3.2.5 表面化学结构
3.2.6 化学反应路径
3.3 磷酸氢钠活化法
3.3.1 活性碳纤维的制备
3.3.2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得率
3.3.3 表观形貌
3.3.4 直径与力学强度
3.3.5 晶体结构
3.3.6 孔结构
3.3.7 表面化学结构
3.4 小结
第4章 预氧化处理对木质活性碳纤维结构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预氧化工艺参数对得率的影响
4.3 预氧化升温速率对孔结构的影响
4.4 预氧化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
4.5 预氧化时间对孔结构的影响
4.6 不同活化温度下预氧化对孔结构的影响
4.7 预氧化处理对孔结构形成的影响机理
4.7.1 原丝结构变化
4.7.2 碳纤维结构变化
4.7.3 制孔机理
4.8 小结
第5章 不同炭化、活化过程对木质活性碳纤维结构的影响
5.1 引言
5.2 元素组成变化
5.3 微晶结构变化
5.4 孔结构变化
5.5 小结
第6章 木质活性碳纤维液相吸附性能
6.1 引言
6.2 碘吸附性能
6.2.1 吸附性能检测
6.2.2 水蒸气活化法活性碳纤维碘吸附性能
6.2.3 磷酸氢钠活化法活性碳纤维碘吸附性能
6.3 铜离子吸附性能
6.3.1 吸附性能检测
6.3.2 表观形貌
6.3.3 吸附性能
6.3.4 吸附机理
6.4 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6.4.1 吸附性能检测
6.4.2 表观形貌
6.4.3 吸附性能
6.4.4 吸附机理
6.5 小结
第7章 木质活性碳纤维电化学性能
7.1 引言
7.2 超电容性能测试
7.3 超电容性能
7.3.1 循环伏安特性
7.3.2 恒电流充放电曲线
7.3.3 倍率性能
7.3.4 交流阻抗图谱
7.3.5 循环稳定性
7.4 双电极系统超电容性能
7.5 超电容性能影响机制
7.5.1 孔结构
7.5.2 表面化学官能团
7.6 小结
第8章 载银木质活性碳纤维抗菌性能
8.1 引言
8.2 微细结构
8.2.1 表面形貌
8.2.2 晶体结构
8.2.3 孔隙结构
8.2.4 表面化学结构
8.3 银颗粒填充机制
8.3.1 表面形貌
8.3.2 银含量和价态
8.3.3 孔隙结构
8.3.4 银颗粒填充机制
8.4 抗菌性能
8.4.1 菌液浓度影响
8.4.2 接触时间影响
8.4.3 抗菌耐久性
8.4.4 银离子浓度的变化
8.4.5 银颗粒特征
8.4.6 抗菌机制分析
8.5 小结
下载地址
新太阳城 新太阳城游戏 太阳城 太阳城官网 申博太阳城 申博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