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读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作者: 陈日亮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大夏书系
内容简介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听课和研究课例。听别人上课,收获实在不少。一节课听完后,常常会发现自己以往备课和上课的疏漏,在比较中有新的发现和思考,是很快乐的。听完课,读完课例,看看别人的分析评价,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辨,即所谓“览之而必察”,“研之而后精”(陆机语),再写下一点心得,对自己的经验重新加以审视,觉得比过去上课还充实。我上午听课,课后就同年轻教师交换意见。我总是滔滔,他们总是默默。我说明白了吗?说的都正确吗?他们都听进去而且都听懂了吗?这样一想,我就有些不安。于是下午便坐下来,敲起键盘,将上午所说的整理一遍,发给自认为未必听进去或未必听懂的他或她。如此渐渐成了习惯,即使不就写就发,我也一样经常整理所读所感,独自品尝自己的快乐。
目录
自序
《沁园春·长沙》上阕的三个关键词
《雨巷》:“丁香”意象的还魂与重塑
《再别康桥》的三个意象
《烛之武退秦师》叙事的“层折”艺术
《记念刘和珍君》:非诵读不能尽其哀愤
《小狗包弟》需要探究什么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厚重感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果真是没有吗
《荷塘月色》:怎样“超出”平常的自己
《故都的秋》的秋味品读
《囚绿记》探究二题
《采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短歌行》诗绪的飘忽与连缀
《赤壁赋》的双重结构及其他
《林黛玉进贾府》就看“人物出场”
《祝福》的十二处点批
《蜀道难》的奇想架构
《动物游戏之谜》:从语言表达领悟科学思维
《定风波》:曲笔写直的范例
《声声慢》的愁苦基调读准了吗
《拿来主义》应该“拿”什么来教
《项链》文本解读的多元整合
《春》“拆卸”了还有美吗
《风筝》解读分寸的掌握
《羚羊木雕》能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倾向
《背影》:你读出了多少“背影”
《老王》与时代的伤痕和隐痛
《端午的鸭蛋》:试品尝那“淡而有味”
《我的叔叔于勒》的“意义创构”及其他
《蚂蚁》的“以文解文”
课文答问十则
一、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四、杜甫诗三首
五、柳永《雨霖铃》
六、蒙田《热爱生命》
七、曹雪芹《情真意切释猜嫌》
八、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九、孙犁《芦花荡》
十、杨绛《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