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符号学
出版时间:2001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论述汉字渊源的著作,分为《史前汉字符号研究》和《汉字符号的共时研究》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本书作者以大量有关汉字的历史资料为基础,进行分类总结,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集可读性、知识性与资料性于一身。
目录
上编 史前汉字符号研究
第一章 对以文字起源为核心的汉字理论研究的反思
第一节 以许慎为代表的传统文字观及其不足
一、许慎的文字形成观和变异发展观
(一)形成观
(二)变异发展观
二、许慎的形体结构观
(一)六书说
(二)偏旁、部首
三、许慎的文字功能观
(一)文字的神话功能
(二)文字的社会政治功能
(三)文字的社会交际功能
第二节 语言中心主义的文字观
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及其文字观的反思
二、文字改革运动
三、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语言转向
四、古文字学的兴起
(一)甲骨文研究
(二)金文研究
(三)战国文字研究
五、现代汉字学理论著作述要
六、史前汉字研究的符号学视阈
第二章 史前文字符号表达的多样性
第一节 汉字符号是视觉符号之一
第二节 史前汉字符号表达的多样性
一、造型表达
二、图画表达
(一)写实性图画表达
(二)写意型图画表达
(三)象征性图画表达
三、记号表达
(一)结绳
(一)八卦
(三)陶器上的符号与文字
1、半坡系陶符
2、大汉口、良渚系刻符与文字
3、龙山系刻符与文字
四、徽号表达
(一)史前彩陶族徽
1、神性意味氏族图腾性族徽
2、写意型图腾徽号
3、象征型族徽
4、记号型族徽
(二)商周铜器族徽文字
第三章 史前文字的成因、特征及其向有史文字体系的过渡
第一节 史前文字形成的相关因素
一、与书写媒体有关
二、与专门从事者有关
三、与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关
四、与社会文化的需求有关
第二节 史前汉字的特征
一、结构上的单体性和非线性原则
二、表达手法上的写意性和二次约定性
三、功能上的独立性和强制性
第三节 史前单体汉字向汉字体系的过渡
一、图画文字、记号文字、族徽文字的互渗:符号化
二、史前意象的符号化扩充和转移:转注
三、汉字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假借
四、汉字体系的理想境界:形声
下编 汉字符号的共时研究
第四章 汉字理论的符号学批评
第一节 本原主义文字观
一、本原主义的含义
二、本原主义的两种文字观
(一)本义中心论
(二)语言中心论
三、本原主义的两种文化观
(一)本义中心论意指君权
(二)语言中心论与逻各斯中心主义
(三)本原主义的局限
第二节 德里达的解构文字观
一、德里达揭示的零度文字观
二、德里达对零度文字观的批判
三、德里达的文字观
四、德里达对汉字的看法
五、德里达的贡献
六、德里达的局限
第五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一节 几种不同的汉字结构现
一、传统文字学的汉字结构观
二、现代汉字学的结构观
(一)字体
(二)构造单位及规则
(三)构造理据
(四)意指结构
三、汉字符号学的观点
第二节 汉字符号结构分析
一、汉字的形体系统
(一)形体结构
(二)汉字的形体理据
二、汉字是二级符号系统
(一)汉字第一级符号结构系统
(二)汉字第二级符号结构系统
第三节 汉字的结合方式
一、意义关系
(一)“六书”——传统的汉字意义关系理论
(二)“两书论”——汉字的两种基本的意义关系方式
二、标记关系
(一)结构对应性方式
(二)层级对应方式
(三)零度与偏离
三、汉字的相互投射关系
(一)汉字的能指性与汉字投射原则
(二)汉字是在所指投射中坚持能指投射的
第六章 汉字的功能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系统和功能
第二节 汉字的表达功能
一、美学功能
(一)结体
(二)用笔
(三)章法
二、隐喻功能
(一)理据性
(二)意指性
(三)转义性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功能
一、汉字的遮蔽功能
二、汉字的投射功能
第四节 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字的“自源/合流”模式的文化动机
二、表意制度是汉字文化功能的最高表现
第五节 汉字的信息处理功能
一、汉字的编码功能
(一)汉字字形的信息多样性
(二)汉字形音关系的不对应性
(三)汉字形音义关系的不对应性
(四)不按词连写
(五)编码功能的语境变异性
(六)数字化指数低
二、汉字的代码转换功能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