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
作者 周和锋邵学新吴明 著
出版时间 2013年版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好沿海防护林,构筑绿色屏障,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是沿海地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不断发展壮大。1991 年,国家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慈溪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及意义
一、慈溪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
(一)加强领导,确保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
1.健全组织领导
2.明确部门职责,注重部门间的分工协作
3.落实资金保障
(二)及早谋划,确保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1.落实用地规划
2.加强科技攻关
3.注重分步实施
(三)规范管理,确保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质量
1.严控施工质量
2.强化工程监管
3.加强后期养护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意义
第二章 慈溪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总体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一)小气候调节效应
(二)改善空气质量效应
(三)土壤改良效应
(四)防护林固碳释氧效应
(五)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效应
三、技术路线
第三章 慈溪市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
一、沿海防护林工程造林技术
(一)立地条件概况
(二)工程造林技术措施
1.整地
2.覆盖和套种
3.树种选择与林带结构配置
4.苗木与栽种
5.搭架防风
6.灌溉
7.早期管护
二、林木生长评价
(一)树种抗逆性表现
1.存活率
2.生长势
3.风害
4.虫害
(二)树种生长比较分析
1.不同乔木树种胸径比较分析
2.乔木树种径阶比例分析
3.不同乔木树种平均高比较分析
4.树种生长速率
5.灌木树种生长量
6.乔木立木蓄积量
(三)树种综合评价
1.树种综合评价
2.结论
三、林木生物量分析
(一)生物量的测定与估算方法
1.太阳城
木的选择
2.生物量测定
3.生物量估算
(二)不同树种各器官与径阶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以木麻黄为例)
1.样地内木麻黄径阶与株数比例关系
2.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的变化趋势及回归方程
3.不同径阶距单木生物量的计算
(三)林木生物量计算结果
1.各树种生物量
2.防护林带生物量估算
四、防护林空气负离子监测
五、防护林气象因子监测
(一)温度和湿度
1.防护林带的观测
2.滨海示范园区的观测
(二)降雨量
(三)大气压
六、防护林土壤监测
(一)土壤物理性状
1.土壤温度
2.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
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
4.土壤比重
(二)土壤盐分
(三)土壤肥力
1.土壤有机质
2.土壤氮素
3.土壤磷素
七、防风效益监测
(一)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观测
(二)滨海绿地试验区观测
八、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监测
(一)防护林的植物多样性
1.样地设置
2.多样性参数
3.防护林林内植被的种类
4.林缘和沟渠植物种类和分布
5.防护林林内植被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6.防护林的林下植被
7.小结
(二)防护林的鸟类多样性
(三)防护林的两栖、爬行及兽类多样性
第四章 慈溪市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
一、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全面性、科学性原则
2.主导性、公认性原则
4.敏感性、动态性原则
5.可操作性、经济性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三)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四)评价依据
二、防护林固碳释氧效益
(一)防护林植物固碳效应
1.森林吸收和固定CO2实物量的计算
2.森林吸收和固定CO2价值量的计算
2.防护林固碳效应计算
(二)防护林土壤固碳效应
1.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方法
2.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估算结果
3.防护林土壤固碳效应评价
(三)防护林释放氧气
三、防护林改善空气质量效益
(一)防护林净化SO2效应
(二)防护林阻滞粉尘效应
(三)防护林空气负离子效应
四、防护林涵养水源效益
(一)防护林调节水量功能
(二)防护林改良水质功能
五、防护林保育土壤效益
(一)防护林固土效应
(二)防护林保肥效应
六、防护林的防护效益
七、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效应
八、防护林游憩价值
九、防护林生态效益总评价
十、问题与讨论
(一)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继续开展的工作
(二)慈溪市防护林体系建设与管理建议
1.完善组织领导
2.增加资金投入
3.强化科技支撑
4.大力推广耐盐碱树种及其建设经验
5.加强养护管理
第五章 研究论文
一、杭州湾滨海生态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概况
2.试验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大气温度
2.空气湿度
3.降雨量
4.大气压
5.风速风向
(三)结论
二、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一)研究区概况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木麻黄防护林对风速的影响
2.木麻黄防护林对气温的影响
3.木麻黄防护林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