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体及其预报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体及其预报》从中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出发,系统论述了围岩变形失稳塌方、涌突水、涌突泥、隧道洞内泥石流、涌沙、煤与瓦斯突出爆炸、岩爆等隧道洞内地质灾害及因隧道洞内塌方、涌突水、涌突泥、隧道洞内泥石流、涌沙引发的地面塌陷及地表水源流失枯竭灾害及其危害;总结了中国隧道地质灾害状况;按断层及其破碎带、节理密集发育破碎岩体、岩溶、软岩(含软夹层)、煤层与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含水体、在采及废弃矿巷、饱水全风化及暴露后极易风化软化岩脉、褶皱;阐述了隧道洞内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体的关系;介绍了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方法、施工涌水预报方法、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体系建立;按界面预报和体预报论述了不良地质体的预报和不良地质体施工处理技术方法和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涉及的工程岩体(围岩)分级方法。
目录
1 绪论
2 中国隧道建设概况
2.1 公路隧道
2.2 铁路隧道
2.3 水工隧洞
3 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3.1 围岩变形失稳塌方
3.2 涌突水及其危害
3.3 涌突泥及其危害
3.4 隧道洞内泥石流
3.5 涌沙
3.6 煤与瓦斯突出爆炸
3.7 岩爆
3.8 地面塌陷及地表水源流失枯竭
4 我国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状况
4.1 围岩变形失稳塌方
4.2 涌突水
4.3 涌突泥
4.4 涌沙
4.5 隧道洞内泥石流
4.6 地面塌陷及地表水源流失枯竭
5 不良地质体与隧道洞内地质灾害
5.1 断层及其破碎带
5.2 节理密集发育破碎岩体
5.3 岩溶
5.4 软岩(含软夹层)
5.5 煤层与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
5.6 含水体
5.7 在采及废弃矿巷
5.8 饱水全风化及暴露后极易风化软化岩脉
5.9 褶皱
6 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方法
6.1 地质法
6.2 超前钻孔法
6.3 超前导坑(平行导坑、隧道)法
6.4 波反射法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
6.5 声波透射法及CT层析成像法
6.6 地震波反射层析成像法
7 隧道施工涌水预报方法
7.1 隧道(洞)施工涌水预报研究现状
7.2 岩体温度法隧道(洞)施工涌水预报
7.3 岩体温度法隧道(洞)施工掌子面前方含水体预报关键
7.4 岩体温度法隧道(洞)施工掌子面前方含水体预报的优势
8 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体系
8.1 建立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体系的必要性
8.2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体系构建的原则
8.3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现状
8.4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体系
9 不良地质体预报
9.1 不良地质体预报分类
9.2 界面位置预报
9.3 场探测预报
9.4 含水体探测预报
9.5 岩体温度测试
9.6 综合分析
10 不良地质体施工处理
10.1 节理切割及因岩层分布构成的局部不稳定岩体
10.2 断层破碎带、密集节理发育破碎岩体
10.3 密集节理发育破碎岩体和构造破碎岩体含水体
10.4 地下含水构造单元含水体及与地下含水构造或地表水相通的断层破碎带含水体
10.5 岩溶含水体
10.6 除水以外的岩溶充填物及空溶洞
10.7 软岩变形支护
10.8 软弱围岩开挖
10.9 瓦斯及有害气体
11 隧道工程岩体分级
11.1 工程岩体分级太阳城
(GB 50218—95)关于隧道围岩级别的确定
11.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关于围岩分级的规定
11.3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l0003—2005,J449—2005)关于围岩分级的规定
11.4 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围岩级别确定现状
11.5 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级别确定
12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