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工程设计
作 者: 李继业 主编 苏冠鲁、关宝家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建筑节能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最新的国家或行业太阳城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太阳城
》(JGJ 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太阳城
》(JGJ 134—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太阳城
》(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太阳城
》(GB 50189—200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居住建筑节能检测太阳城
》(JGJ/T132—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太阳城
》(JGJ/T 177—2009)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为依据,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概述、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建筑单体节能设计、供热采暖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建筑遮阳设计、建筑采光与照明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是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人员及其他质量控制人员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书。本书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针对性强,可供从事建筑节能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设计中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
目录
第一章建筑节能设计概述1
第一节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1
一、我国的建筑能耗的现状1
二、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与成效2
三、建筑节能设计存在五大问题3
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4
五、我国建筑节能的奋斗目标5
第二节建筑节能设计重要性6
第三节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7
一、北方地区城镇供热计量改革8
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太阳城
执行8
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8
四、推广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9
五、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9
六、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9
第四节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9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设计要求9
二、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要求10
第五节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的要点11
一、规划节能与节能设计要点11
二、建筑单体通风与节能设计要点12
三、建筑外遮阳运用与节能设计要点13
四、热桥问题与节能设计要点14
第六节建筑节能的基本途径15
一、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的基本途径15
二、住宅建筑中节能设计的应用16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技术19
第一节建筑选址与建筑布局19
一、建筑选址19
二、建筑布局21
第二节建筑体形与建筑朝向23
一、建筑体形23
二、建筑朝向26
第三节建筑间距与建筑密度29
一、建筑间距29
二、建筑密度32
第四节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33
一、冬季防寒冷风的设计方法33
二、夏季建筑通风的设计方法35
三、建筑风环境辅助优化设计36
第五节环境绿化与水景设计37
一、调节空气的温度,增加空气的湿度37
二、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空调的能耗38
三、遮阳防辐射作用38
四、降低城市噪声污染39
五、控制区域气流的路径39
六、防尘及净化空气40
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原理41
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的基础知识41
一、建筑热工设计常用符号41
二、建筑热工设计常用名词42
三、建筑热工设计的分区43
四、建筑物热工设计要求44
第二节不同热工分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44
一、严寒与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45
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45
三、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46
四、采暖居住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48
第三节空调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48
第四节建筑物耗热量与采暖耗煤量指标49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49
二、采暖耗煤量指标54
第五节建筑热工设计常用的计算方法55
一、围护结构有关热工指标的计算55
二、热工设计常用系数的计算57
第四章建筑单体节能设计69
第一节建筑平面尺寸与节能的关系69
一、建筑平面形状与节能的关系69
二、建筑长度与节能的关系70
三、建筑宽度与节能的关系70
四、建筑平面布局与节能的关系70
第二节建筑体形与节能的关系71
一、围护结构面积与节能的关系71
二、建筑物表面面积系数72
三、建筑体形系数与节能73
四、注意建筑日辐射得热量74
第三节建筑物墙体节能设计74
一、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75
二、建筑外墙内保温系统设计82
三、建筑物楼梯间内墙保温设计84
四、建筑物变形缝的保温设计84
五、建筑物外墙的隔热设计85
第四节建筑物屋顶节能设计87
一、建筑物屋顶的保温设计87
二、建筑物屋顶的隔热设计90
第五节建筑物门窗节能设计95
一、建筑门窗作用及要求95
二、建筑物外门节能设计96
三、建筑物外窗节能设计97
第六节建筑物幕墙节能设计105
第七节建筑楼层地面节能设计108
一、地面的分类及要求108
二、建筑地面的节能设计109
第八节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112
一、围护结构冷凝的检验112
二、采暖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112
第九节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116
一、自然通风的作用117
二、自然通风的形式117
三、自然通风的设计118
第五章供热采暖节能设计125
第一节供热系统概述125
一、供热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125
二、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途径125
第二节供热节能设计126
一、锅炉选型与台数126
二、鼓风机和引风机127
三、循环水泵的选择128
四、供热管网水力平衡128
五、计量与监测仪表134
六、管网铺设与保温134
七、室内供暖系统设计135
八、供暖节能设计汇总138
第三节采暖节能设计138
一、采暖节能的原理138
二、采暖节能的方法139
第四节供暖运行节能技术142
一、釆用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的运行制度142
二、提高集中锅炉房供回水系统一次水参数142
三、对锅炉实行仪表监测或微机监控143
四、采用科学方法对锅炉除渣清灰143
五、提高供热锅炉负荷率144
六、采用热管省煤器和热管空气预热器144
七、采用重力移位分层给煤装置144
第五节地板辐射供热节能技术145
一、地板辐射供热的适用范围145
二、地板辐射供热热负荷的确定146
三、地板辐射供热控制系统147
四、地板辐射供热系统常用管材及性能148
第六节建筑采暖设计指标149
一、居住建筑采暖设计要求149
二、办公建筑采暖设计要求150
三、民用建筑采暖设计要求151
四、学校、托儿所及幼儿园建筑设计要求151
五、文化教育陈列建筑设计要求152
六、医疗建筑设计要求153
七、商店、旅馆、饮食建筑设计要求154
八、港口客运站、汽车站及火车站建筑设计要求154
第六章空调系统节能设计156
第一节空调系统节能途径156
一、空调系统节能概述156
二、集中式空调节能途径158
三、分散式空调的节能技术159
第二节空调制冷系统节能163
一、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163
二、制冷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措施165
三、制冷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措施169
四、各类机组的能效比较171
第三节中央空调系统节能172
一、准确进行系统负荷设计172
二、中央空调的冷热源形式与节能173
三、冷热源的部分负荷性能及台数配置174
四、中央空调系统的水系统节能174
五、中央空调系统的风系统节能175
六、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新技术176
七、空调运行管理的节能措施178
第四节户式空调系统节能179
一、户式中央空调的产品型式180
二、户式中央空调机组的能耗分析182
三、户式中央空调机组节能设计的建议183
第五节蓄冷空调系统节能183
一、空调蓄冷技术183
二、全负荷蓄冷与部分负荷蓄冷184
三、蓄冷设备与蓄冷介质185
四、空调蓄冷系统186
五、蓄冰空调技术186
第六节空调热泵节能技术191
一、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191
二、热泵系统的主要组成191
三、热泵的分类方法192
四、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193
五、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评价198
第七节高大建筑空调节能200
一、高大建筑空调节能技术概述200
二、分层空调区冷负荷的组成200
三、分层空调气流组织设计要点201
第八节空调设计相关指标202
一、建筑设计基本规定202
二、居住建筑设计要求202
三、办公建筑设计要求203
四、文化教育陈列建筑设计要求203
五、医疗建筑设计要求205
六、影剧院、体育建筑设计要求206
七、商店、旅馆、饮食建筑设计要求209
八、港口客运站、汽车站及火车站建筑设计要求210
第七章建筑遮阳设计211
第一节遮阳的形式和效果211
一、建筑遮阳的概述211
二、建筑遮阳的作用和影响212
三、建筑遮阳的主要形式213
第二节建筑遮阳设计步骤215
一、建筑遮阳设计方法215
二、建筑遮阳设计步骤216
第三节建筑遮阳系数计算219
第八章建筑采光与照明节能设计224
第一节建筑采光与节能设计224
一、采光的太阳城
224
二、采光的方法228
第二节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230
一、建筑照明设计的原则和内容230
二、建筑照明节能的技术措施231
三、建筑照明节能的评价太阳城
235
第九章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利用238
第一节太阳能的利用技术238
一、被动式太阳能建筑239
二、主动式太阳能建筑247
三、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249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建筑一体化技术251
第二节热泵的节能技术252
一、热泵技术的概念253
二、地源热泵系统253
三、空气源热泵系统257
四、太阳能源热泵系统259
第三节风能的利用技术260
一、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261
二、风电建筑一体化262
第十章节能建筑设计实例264
第一节节能建筑设计程序与计算264
一、节能建筑设计阶段划分及内容264
二、建筑单体节能设计步骤及实例266
第二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实例269
一、建筑平面和体型节能设计270
二、超低能耗围护结构设计270
三、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节能274
四、新型高效节能空气调节技术275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76
第三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实例279
一、寒冷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实例279
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实例286
参考文献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