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天地:瑞安天地项目城市设计理念研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的天地:瑞安天地项目城市设计理念研究》从学术和专业角度对瑞安天地项目进行详细解读,对项目的城市设计理念进行多层面、多视点的探究,从项目与城市的关系,项目自身的构成和项目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归纳了天地项目的理念。通过案例研究,本书试图阐明天地项目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以上海新天地为代表的旧区改造领域,更体现在中国当代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改造更新和扩张发展模式等普遍性问题上,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正在进行的旧城改造和新城扩张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本书将天地项目放在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研究,并对“中国城市未来”提出了几点理论思考,因此,这本书的研究范畴不是房地产,而是与城市决策、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领域,以及房地产等各方面都有密切关系的城市改造更新问题。
目录
序一 罗小未
序二 伍江
前言:瑞安天地项目的启示
第一章 背景:正在发生巨变的中国城市
一、城市的变化
1、城市角色转型:从完成“计划”到经营和竞争
2、城市快速生长:新城区扩张和中心城区更新
3、城市规划演变:“做大”、结构优化和“填充”
二、伴随城市变化的突出问题
1、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生活品质
2、依赖私人汽车的城市模式影响可持续发展
3、“流行”正在抹杀城市特色
三、瑞安天地项目的特殊性
第二章 六个城市中的八个天地项目
一、上海太平桥地区重建
1、背景:重建项目酝酿于“大拆大建”最盛行时期
2、发展目标:未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必然需要
3、城市设计:形成“结构”
4、实施时序:从“非盈利”部分开始
5、上海新天地:并非历史保护项目,但成为历史街区更新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6、意义和影响
二、上海创智天地
1、背景:城市科教资源向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建设动力转化的契机
2、发展目标:为知识工作者塑造融合工作与生活的新型社区
3、城市设计:重塑地区结构、城市肌理和重要城市结点
三、上海瑞虹新城
1、1996:与上海太平桥地区重建项目同时规划,但定位不同
2、2004:以住宅为主的大型开发仍能具有城市特征
3、2009:城市发展促使项目随之调整——由住宅社区到综合性社区
四、杭州西湖天地
1、背景:西湖的升级发展需要“新天地”项目
2、发展目标:融于西湖,功能和品质升级
3、城市设计:分别体现自然特色和传统城市特色的两个地块
4、项目特点:杭州的,绿色的
五、重庆天地
1、背景:城市建设的爆发式发展和挑战
2、发展目标:将城市的一片“洼地”变成一个新的中心
3、城市设计:功能兼备,组团布局的当代滨水“山城”
六、武汉天地
1、背景:城市空间结构正在重塑,城市功能和形象亟待提升
2、发展目标:一个能代表21世纪武汉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形象的国际化社区
3、城市设计:由一片“分割”的城市用地到一个综合性、多样性和步行氛围的城市社区
4、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特点
七、大连天地
1、背景: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型
2、项目发展目标:不仅是高科技园区,更是综合功能的城市区域
3、城市设计:自然性和城市性共存
4、项目对城市的意义
八、佛山岭南天地
1、背景:一个历史名镇的大扩张,与广州连接
2、发展目标:将既是资源又有严重问题的历史遗留转化为城市竞争力
3、城市设计:尽可能地保留,并彻底地改变
4、项目实施上的特点
第三章 瑞安天地项目的城市设计理念
一、项目与城市之间形成最大限度的相互需要
1、项目满足城市转型发展的“高端”需要
2、将项目价值最大化,以此解决旧区改造中重叠的城市问题
二、大型城市开发项目应该是综合功能的城市社区
1、“人”决定社区的功能和特征,项目定位首先是定“人”
2、通过社区模式塑造城市性的生活方式
3、一个社区必须有“结构”,并有多样性和人行优先特点
三、项目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特殊的项目模式需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依托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层面:经济、资源和生活方式
3、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瑞安天地项目的城市设计模式和运作特点
一、三个层面的城市设计
1、城市研究——选城、选地和项目定位
2、城市形态设计——为理念“赋形”,并转化为城市规划管理文件和具体项目设计导则
3、设计导则和实施中的协调
二、高度整合运作
1、项目建设与内容培育
2、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整合
3、贯穿项目全程的研究和技术协调
第五章 关于中国城市未来的几点思考
一、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1、瑞安天地项目的经验和局限性
2、将中国高速城市化建设与其他国家相应历史时期的经历对比研究
3、影响城市模式的三个基本问题
4、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能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实质性作用
二、“人”的主观作用必不可少
三、重新认识城市竞争力——有目的的排行榜和实际的城市吸引力
1、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排行榜太阳城
2、城市竞争力的源泉:“人”和城市资源
3、城市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